close

  中新網上海9月25日電 (陳靜陳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25日透露,在該院孫錕教授帶領下的小兒心血管科團隊最近先後完成兩例低體重、早產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介入治療。此兩例患兒在月齡、體重以及手術難度方面均創下全國之最。
  這兩例患兒都患有肺動脈閉鎖,其中,一個只有1850克,一個更輕,只有1750克。
  據介紹,是一種常發於東方人的複雜先天性心臟病,正常人心臟有兩個心室,左心室和主動脈相連接,主要負責把氧和各種營養成分輸送到全身;右心室和肺動脈連接,主要負責將低氧的血液入肺動脈,血液在肺毛細血管網中進行血氣交換,從外界獲得新鮮氧氣。肺動脈閉鎖患兒,由於胚胎發育的異常,肺動脈和心室不通,右心室的血不能進入肺動脈。因此,出生以後,小孩會出現嚴重的紫紺,必須馬上使用藥物保持動脈導管開放,使肺動脈能獲得血液供應,以爭取後續治療機會。
  院方告訴記者,此次治療的第一例患兒來自一對雙胞胎,媽媽在懷孕23周時,發現一個胎兒正常,另一個胎兒患有合併室缺的肺動脈閉鎖。懷孕33周,這對雙胞胎出生了,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體重僅為1850g。小兒心血管內科與新生兒科聯合會診後認為,將動脈導管維持至一定的直徑以滿足肺循環的供血需要,待患兒體重增長到一定程度後進一步治療。可是,雖然已經應用比較大的藥物劑量,但動脈導管還在逐漸閉合,嬰兒血氧逐漸下降。
  據悉,這麼小的孩子,分流手術很難進行,孫錕教授帶領的團隊對治療方案反覆論證,決定進行動脈導管支架植入。術中經過穿刺、動脈導管角度異常等重重難關,醫生們在最快的時間內,以最低的X線暴露成功完成了手術,目前,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續。
  另一例患兒是一個32周的早產兒,出生體重只有1750克。還在母親腹中時,通過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醫生髮現其存在肺動脈閉鎖、室間隔完整,右心室發育不良。
  院方透露,該患兒肺動脈和右心室之間的肺動脈瓣沒有發育完全,本來應該象門開放關閉的肺動脈瓣發育成為一堵牆,把肺動脈和右心室隔開。醫院方面稱,傳統的開胸手術死亡率很高。孫錕教授帶領的團隊選用最小的導管,微型的導絲,穿刺肺動脈瓣後順利把嚴嚴關閉的肺動脈瓣擴張開。孩子最終得救。
  據悉,新華醫院在中國內地最早開展胎兒心臟超聲診斷,早在上世紀90年代,陳樹寶、孫錕教授就在國內率先開展胎兒超聲心動圖診斷。如今,新華醫院圍產期先心病診治系統已逐步完善。近兩年,小兒心血管內科已經對數十例產前診斷的肺動脈閉鎖患兒進行了早期介入治療,所有病例均獲成功。  (原標題:上海醫療機構救治先心病新生兒 創多項全國之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03chppv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